今天到Winnipeg北邊的Snake Den去看蛇洞。

共有五處蛇洞,一處沒有號碼,應該是新發現所以沒在路線圖上。

一號跟二號洞都沒蛇的蹤跡。

但在路上發現蛇的脫皮~嚇我一跳

無名洞發現一小群蛇,真是讓我頭皮發麻~

三號洞的蛇更多了,所以聚集的人也比較多~

這群蛇都在有陽光的地點上游移與交配~竄到路上的蛇真是讓我心驚膽跳~

但有非常大膽的遊客就把路上的蛇抓起來讓眾人拍照,更可怕的是他後來竟然下去蛇洞拍照。真不知要說他大膽還是枉顧生態~

也因此,對蛇的交配方式也很好奇,畢竟我只看他們不停的亂竄罷了。

==========(以下摘錄自維基百科)

雖然蛇類的繁殖模式種類豐富,但所有蛇類都是體內受精的。雄性蛇類擁有一對呈叉狀的半陰莖,平時反進體內收藏在其尾巴之中。雄蛇的半陰莖通常長著凹槽、倒勾或尖刺,目的是要在交配的時候能以性器官抓緊雌蛇的泄殖腔壁。

多數蛇類都是卵生的,而且雌蛇都會在誕下蛇卵不久後便遺棄掉它們。可是,亦有部分蛇類會認真地築起巢穴並守在蛇卵附近孵育它們,如眼鏡王蛇。 蟒蛇則會在誕下蛇卵後以身體捲著它們,直至幼蛇孵化出來。除了偶爾為要增加體溫以助孵蛋因而需要曬太陽及喝水之外,雌性的蟒蛇都不會離開蛇卵。蛇為冷血動物,體溫自然不足以孵卵,所以雌蛇會以反覆肌肉收縮的方式摩擦生熱來孵蛋。

有些蛇類是卵胎生的,蛇卵會保存在母體之內,準備孵育的工作。最近,更有研究證明有一部分的蛇類是完全屬於胎生的,例如紅尾蚺森蚺,牠們把胎兒養育於胎盤中,並為幼胎提供營養,這種情況在爬蟲類動物中,甚至在真獸下綱以外的其它物種中也是相當反常的現象。 另外,蛇類的生產多數都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進行。

==========

我在想,這群蛇整群這樣纏繞游移,怎麼不會壓死其他的蛇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 am Ven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